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散,各种商业服务场所迅速兴起。组合冷库是保障大众消费食品、鲜花、饮料、酒水、水果、蔬菜、药品等生活必需品全程冷链服务的重要环节,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得到政府的肯定,交通标志牌。
组合冷库安装工程量需求依然严重不足,发展潜力巨大。而美国现有2200万吨的冷库,近33亿立方英尺,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未来的组合冷库需求潜力巨大。关于中国冷库未来的发展,我们可以参照和借鉴国外冷库的现有运作模式以及发展路径。在国外有很多组合冷库,使用者采用租赁的形式,规模扩大可以有效的节约组合冷库建设成本,所以大的综合型冷库是中国冷库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当前冷藏库的经营情况是各个地区各异,各种类型的冷藏库各异。冷藏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也就是集中在广东、 福建、 浙江、 上海、 山东、 北京和辽宁这些地区,还有一些大型的城市,其余地区相对就比较少。我国组合冷库的总容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底全国冷库总量已超过1000万吨/次,2007年产生了青岛“怡之航”、宁波“远东冷藏”、陕西“昌盛实业”等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适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冷库设施,成为我国组合冷库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国内组合冷库行业正朝着采用发泡聚氨酯或聚苯乙烯板隔热材料的轻便预制装配化、低温大型化、管理及进出库货物装卸自动化、组合冷库恒温气调化、冷风机代替排管和广泛使用氟里昂制冷剂的操作方便、灵活多样、高效安全、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未来10年内,我国的冷藏车年均将增长28%以上,冷藏库年均增长30%以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冷饮、肉制品、蔬菜水果到鲜花、医药、电子产品,令许多人尚感陌生的“冷链运输”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如此,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冷链物流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
在计划经济年代,组合冷库主要是按产权所属系统和储存商品的种类划分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港台商和民营企业进入冷藏行业,尤在浙江、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已占有相当比例,现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格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大多数冷藏库的服务功能开始面向市场,逐步向社会公共组合冷库过渡。即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旺吞淡吐”的“蓄水池”逐步向“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方向发展。